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楊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階段,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不僅做好院內防護工作,也積極運用科學創新技術來搭建便民利民惠民平臺。
7月8日,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在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獲悉,今年醫院以科技創新年為載體,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和外延服務,讓百姓得到及時救治,滿足百姓就診需求。
技術創新 改變術式和觀念讓患者受益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治療中心,依托醫院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支持,短短幾年從“年輕”科室上升到重點科室,尚書也成為了最年輕的科主任。
尚書和他的團隊大膽創新,利用大腸鏡探入闌尾的方式解決闌尾炎問題。闌尾作為腸道所有免疫因子的儲存器官,承擔了腸道的所有免疫功能。闌尾發炎是腔隙堵了,傳統做法不能疏通腔隙,醫生大多數選擇切除闌尾。
“其實只要在大腸鏡前頭加一個錐形帽,大腸鏡就可以鉆到闌尾腔里清空淤堵!鄙袝硎,堵塞清空炎癥也消失了。
科技創新給臨床醫生實際操作提供了便利,科技進步給患者帶來了治療利好!半m然看起來只是改變了一個術式,但這是醫生觀念的進步!鄙袝硎,這是利民的好事。
科研創新 腸道菌群移植實驗室將落戶沈陽
醫生思維、術式創新與科技創新結合到一起,就是帶動醫療體系進步的核心驅動力,這也是讓內鏡治療中心短短幾年即成為五院的一級重點學科的原因。
“雖然我們中心成立時間短,但作為醫院最重點的學科之一,我們一直在做醫療領域最前沿的科研探索!鄙袝榻B,今年腸道菌群移植實驗室即將落戶沈陽。腸道菌群移植技術關注的是腸道功能出現問題的根源。2019年,五院內鏡治療中心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簽署研究協議,正式開展腸道菌群的研究。對于內鏡治療中心來說,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如果研究成功,將徹底改變潰瘍性結腸炎等反復發作疾病難以治愈的問題。
尚書和他的團隊在臨床中已經進行了嘗試,目前數據顯示,通過腸道菌群移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治愈率比原來提高了近三倍。
設備應用創新 探全胃部26個點位做完整精查
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使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上了嶄新的臺階。內鏡治療中心目前就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輔助治療。
“醫生在內鏡下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協助下,可看到放大120倍的粘膜上的血管和腺體,高清晰度的檢查為早期發現癌變提供了科學依據!鄙袝硎,利用人工智能,醫生對胃腸早期病變有了基礎判斷,再基于大數據綜合篩查和分析,就能直接提示病變性質,“不僅提示準確,還規范了醫生操作!
尚書表示,醫生只有用胃鏡將胃部26個部位都探到,才能做一個完整的胃鏡精查,隨后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會給醫生的操作打分,讓醫生直觀地看到每次操作的精準程度。
“早期發現癌變,不僅減輕了患者痛苦,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鄙袝硎,這對患者來說是真正的惠民。
做人文醫生 醫生講科學普及講成“網紅”
尚書認為,醫生不應該僅僅注重技術,還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醫生的技術越是高精尖,就越要幫助患者,跟患者實現無障礙溝通!
為此,他在科室走廊放了一臺電視,實時播放醫生為患者做內鏡的動態圖像,還會在走廊給患者家屬進行講解,這一便民舉措得到了患者家屬的歡迎。
尚書還在抖音和快手平臺發布視頻,以公益形式向大眾傳播醫療知識,F在,他的粉絲接近60萬人,成了“網紅”醫生。
尚書認為,所有的“高精尖”不是為了讓老百姓看不懂!爸挥凶屓藗兏私忉t生們正在做的事,人們才能信任醫生!鄙袝f,他想做一名懂人性的醫生。